宣城文明网>图说宣城

宣州:敬亭山

  • 发表时间:2016-01-18
  • 来源:安徽省宣城市文明办

  敬亭山位于宣州区北郊,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名士所偏爱,留下大量吟诵。“江山也要才人捧”,敬亭山从此名闻中外。自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以来的1000多年间,敬亭山便成为“吟无虚日”的江南诗地。谢眺在这里写出了“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”、“兹山亘百里,合背与云齐”等佳句名篇,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。 唐诗人李白写敬亭山的诗有45首,其中《独坐敬亭山》成为千古绝唱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历代文人追寻谢、李的足迹,纷纷上敬亭山挥毫泼黑,自唐至清,有300多位书画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。游山时在“太白独坐楼”小憩片刻,品一盅“敬亭绿雪”名茶,管教你灵感顿生、文思泉涌。陈毅同志曾经写过一首吟咏敬亭山的诗篇:“敬亭山下浆声柔,雨洒江天似梦游;李谢诗魂今在否,湖光照破万年愁。” 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,改称敬亭山,属黄山支脉,东西绵亘百余里,大小山峰60座,主峰名一峰,海拔317米。南齐诗人谢眺《游敬亭山》诗有“兹山亘百里,合杳与云齐,隐沦既已托,灵异居然栖。”的描绘;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,留有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的盛赞。 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,敬亭山声名鹊起,直追五岳。继谢李之后,白居易,杜牧,韩愈,刘禹锡,王维,孟浩然,李商隐,颜真卿,韦应物,陆龟蒙;宋代苏东坡,梅尧臣,欧阳修,范仲淹,晏殊,黄庭坚,文天祥,吴潜;元代贡奎,贡师泰;明代李东洋,汤显祖,袁中道,文征明;清代施闰章,石涛,梅清,梅庚,姚鼐等。相继以生花之笔,为敬亭山吟诗写赋,绘画做记,寄情山景,抒发胸怀。据初步统计,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,文,记,画数以千记,被称之为“江南诗山”,饮誉海内外。

  敬亭山旧有许多古迹,今天存广教寺双塔和古照亭石坊。谢眺北楼旧址已辟为烈士陵园,谢公亭、太白楼、李白独坐处等古迹正在加紧修复。 宣城广教寺双塔,亦称敬亭双塔,位于宣城县城北5华里的敬亭山南麓,建于北宋绍圣三年(公元1096年),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。

   “双塔如两翁,颓然比肩立”,它们东西对峙,俨如华表,巍峨挺秀,令人瞩目。 敬亭双塔具有宋代宝塔的韵味,又较多地体现唐代宝塔的传统风貌。两塔均为四方形,高均约20米,各有7层。东塔比西塔略大,每面2.65 米,西塔每面2.35米。两塔底层三面设门,东塔东面和西塔西面不设济,以上各层的四面开门。塔外壁间或用佛像砖砌成,现在仍可以见到东塔第5层佛像4对。 塔的飞檐为砖木结构,内楼为木板。塔檐有华拱出跳,墙面嵌有宝相花,呈现出佛教特有的庄严气氛。塔底座有白色浮雕,中心无塔心柱和其他建筑装饰。古塔在全国尚属稀有,历为古建筑家的重视。

  两塔的第2层内壁均横嵌着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书正楷碑刻——《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》。其文末有“元丰四年二月二十七日,贡拔黄州团练副使眉阳苏轼书以赠宣城广教院横上人”的署款。苏轼的墨迹,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。 敬亭双塔于1956年后经国家拨款重修。 到宣城,还可游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人间仙境龙泉洞。 龙泉洞为石灰岩溶洞。现已探明洞内上下7层,左右5处,大厅7个,100多个洞穴,大者1000多平方米,空间8万多平方米,天然景观200多处。从洞口沿着148米长的“九曲回廊”主通道前,便进入奇妙的洞天世界。这里有银河厅、白龙厅、游龙厅、地下殿、彩兽厅、瑶池厅、观音厅等7个洞府。

  龙泉洞经过开掘整修,洞内有多处石阶、云桥和彩色灯光。洞外房廊蜿蜒,楼阁参差,茂林修竹,亦可使人留连。

  • 责任编辑:许 俊

安徽省宣城市文明市建设办公室主办
(浏览本网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