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  宣城文明办  主办
关键小事见文明
发表时间:2023-12-05来源:宣城文明网
前不久,我回到宁国港口的老家,跟着年迈的父母在村里走走看看,在镇里逛逛玩玩,“沉浸式”体验他们每天过的乡村生活。
  随处可见的村貌焕新让人印象深刻,触手可及的生活便利令人感慨良多,这些可知可感的变化,都是暖民心行动结下的果实,也是乡风文明吹过的痕迹。
  如今的乡村,从物质生活的富裕,到精神生活的富足,都与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村大不相同。文明,说大不大,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中就可以窥见;说小更不小,它事关乡村振兴大战略,关乎乡村兴盛之路的根基和远景。
  文明在乡村,一定要贴近群众生活实际。在很多人眼里,文明,是一个很抽象的词,对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来说,更是如此。要想让群众对“文明”二字有获得感、有认同感,一定要将其投射到真举实措中。今年,宣城全市广泛开展“暖民心行动”,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,以更多更细的温暖举措,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。为了让留守老人吃饱饭、吃好饭,老年助餐点“开张”,暖胃更暖心;为了让群众休闲玩乐有去处,高规格的全民活动中心对外开放,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丰富;老菜市摇身一变,成为规划整齐、环境敞亮的新市场,不仅有了“新颜值”,更留住了“烟火气”……在这些温暖的举动中,在这些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里,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”得到最生动的体现。
  文明在乡村,关键要激发群众的主动性。良好的生活环境,创造起来很难,要维护好更难。乡村环境整治好了、便民设施建设好了,需要群众去爱护;文化舞台变多了、就业平台搭好了,需要群众去参与;优秀的榜样被关注、先进的事迹被宣扬,但榜样的力量需要群众去传承。志愿者来了一波又一波,关于文明的宣讲举行了一场又一场,效果如何,还得看群众是否入了脑、入了心。如何让乡风文明从被动要求变成主动作为?关键在于群众对文明创建的获得感和认同感。近年来,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,大家对乡风文明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共识。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把名为“文明”的标尺,检视自己、提升自己,对于身边的陋习,也主动劝导和监督。正是在这种共识和共进的力量聚合中,文明正在从纸上落到地上、从词汇谱成篇章。
  在基层、在乡村,随着乡村振兴的落地实施,随着暖民心行动的全面铺开,文明正变得越来越具象、越来越入微、越来越生动。(章玲峰)

责任编辑:

李思雨 一审:雷志红 二审:吴明 三审:吴丹